前言
近幾年獨立製作遊戲開始興起,市面上許許多多有趣的獨立製作遊戲如雨後春筍般的冒了出來,今天要介紹的這款To The Moon是我個人非常喜歡的一款經典作品,它沒有華麗的畫面和豐富的遊戲性,但巧妙嚴謹的劇情安排配上適當的音樂演出,讓我非常佩服製作這款遊戲的freebird games團隊,他們證明了只要肯用心,好遊戲不一定需要華麗的畫面,也展現了獨立製作遊戲未來的可能性。
遊戲評分(10分制)
系統★★★★★★
劇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
畫面★★★★★★★☆
音樂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☆
總評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☆
系統
To The Moon的系統簡單且單純,玩家分別控制兩名科學家在2D場景中走動,尋找能讓劇情推進的關鍵線索或是道具,沒有任何的戰鬥要素,頂多偶爾配合劇情穿插些拼圖小遊戲,是款實實在在的冒險遊戲。這樣的系統剛好與他強大的劇情呈現強烈的對比,玩家不會在遊戲系統上分神反而可專注於To The Moon優秀的劇情安排上及畫面演出上。
讓人有股懷舊感的2D畫面
劇情
劇情可以說是To The Moon的遊戲核心,就像過去許多經典的冒險遊戲一樣,To The Moon靠著優秀的劇情安排擠身獨立遊戲界的白金殿堂,整款遊戲時間雖然只有六至七個小時,但其劇情的完整度卻遠遠超過市面上許多的冒險遊戲大作。
開頭先是以Dr. Eva Rosalene和Dr. Neil Watts於工作的路途上發生車禍開始,兩名主角皆為Sigmund Corp公司的員工,該公司藉由某種人工記憶的技術為將死的人們完成心中的願望,而他們這次客戶為Johnny Wyles,一位死期將至但卻一心想去月球的老人。遊戲中玩家操縱Dr. Eva Rosalene和Dr. Neil Watts進入Johnny Wyles的夢裡,從老年、中年、青年至幼年一步步窺視他心中的記憶,尋找適合修改他記憶的時間點並進行干擾以達成Johnny Wyles的心願,但隨著兩名主角越是窺視Johnny Wyles的記憶,越會發現許多詭異及不合理的地方,到底Johnny Wyles想去月球的真正原因是什麼?而他的妻子又有什麼樣的秘密?遊戲中隨著劇情推展,玩家除了會不時有「原來如此」的驚嘆外,還可發現製作組在兩名主角上安排的許多伏筆,讓玩家即使遊戲破關後,知道「表面」的真相以外,還可自己思考或是與其他玩家交流,進而推理猜測出隱藏在兩名主角「背後」的真相,遊戲最後也留下了續作的可能性,讓玩家有種餘韻繞樑的感受。
鴨嘴獸布偶的伏筆安排讓人佩服製作小組的用心
畫面
To The Moom雖然沒有華麗的人設和壯闊的背景,但其復古的畫面表現卻和其劇情很搭,人物的各種小動作也能確實的表現出角色當下的喜怒哀樂,製作小組最大限度的強化了RPG Maker在畫面演出上的表現,使得遊戲劇情不會因畫面太樸素而褪色,相反的,如果不是這樣的呈現方式反而不適合To The Moon這樣一款特殊的遊戲。
音樂
音樂表現上To The Moon的水準完全不像是獨立製作遊戲的水平,許多首BGM都達到了讓人融入遊戲情境的效果,也讓許多遊戲場景加了不少分,而其中最讓人佩服的就是與遊戲同名的主題曲「To The Moon」,這首曲子的主旋律貫穿了整款遊戲,遊戲的開頭是由這首曲子開始,遊戲的結尾也是由這首曲子結束,這曲子更是許多遊戲中動人演出的關鍵曲目,是一首感染力極強的主題曲。
To The Moon玩家們絕不會忘的神曲
總評
To The Moon讓我了解到遊戲性並不是一款遊戲的全部,劇情向的遊戲需要的是講出好故事的方法,而To The Moon很成功的做到了,他將豐富且有趣的SF設定輕鬆的融入了遊戲之中卻不顯得突兀,並藉由劇情安排及畫面演出讓遊戲角色們活出了自己的靈魂,無論是執著於完成工作內容到激進瘋狂的Dr. Eva Rosalene、還是看似屌兒啷噹但關鍵時刻總是會大顯身手的Dr. Neil Watts、或是笨拙癡情的Johnny Wyles都讓我印象深刻,其嚴謹安排的敘事方式讓玩家不會有看不懂劇情的狀況發生,在玩過To The Moon後我已成為freebird games團隊的粉絲,由衷的期待他們的下一款續作又會帶給我怎樣的驚喜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